落地有声四川省富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纪实

北京扁平疣专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落地有声

——四川省富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纪实

高仁斌

这是一场伟大的自我变革,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有幸的。

——题记

开弓没有回头箭

位于四川南部丘陵、沱江之滨的富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历史上,这里曾是四川井盐的主产区,曾因盐业和农业并举而被誉为“银富顺”,这是一个有着余年建县史的县城,这样的县份,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丰厚,人们往往有着较高的地域归属感和人文获得感。到了近现代,因为支柱产业盐业的衰退,以及缺乏区域交通枢纽的现实,富顺县在经济发展层面已经与历史上的地位相去甚远,但“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一直是县人引以为豪的三张城市名片。

七月的川南,已经进入酷暑。

年7月8日上午,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世友在县委宣传部会议室召集县文广新局、《富顺宣传》杂志社和县广播电视台的负责人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会议只有一项议程,就是迅速启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杜部长刚刚参加完7月6日在达州市召开的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这次现场会是全省召开的首次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也就是在这次会上,省里明确要求要在年全面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工作。而富顺县,则被列为全省先行试点的县份之一。

杜部长向大家传达了达州现场会议精神,同时特别给大家介绍了达州“凤凰山下”官方网站在收集网民意见建议、引导舆情方面发挥出的作用。适应网民需求,突出移动优先,建设好互联网媒体成为这次现场会上的一大重点。杜部长告诉大家,如果不是这次现场会直观地感受,他对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理解也是模糊的,甚至认为可以放缓一点,等其他地方先建了,我们再慢慢建设也不迟,但看到达州率先试点体现出的效果,觉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确实作用很大,省里要求富顺加快试点建设,也是一件好事,这既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政治任务,也是县级媒体转型发展的一次大好机遇,更是加强县域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于媒体融合,并不是新话题。早在几年前,县里就曾经提过建设全媒体中心,但因为政策体制等原因没有实质性推动。但现在要马上启动,与会的同志还是感到有些突然,具体到富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该如何建,大家更是一头雾水,纷纷把目光投向杜部长,希望从他那里寻找到答案。

杜部长似乎看出来大家的顾虑,郑重地说到:我从达州回来之后,已经就富顺先行启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向县委邹书记作了专题汇报,邹书记明确要求,要抓紧启动有关工作,县里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务求试点取得实效,在全省具有试点示范的意义,并且在适时的时候,县委将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来推动这项工作。所以,我们今天开这个会,不是讨论要不要启动的问题,也不是讨论何时启动的问题,而是落实责任,快速行动。

最后,杜部长明确了具体工作,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立即起草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和我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度安排,提交县委审定后及时组织实施。

尽管大家都没有心理准备,但既然县委已经明确了要求,再大的困难也只能迎难而上。富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同时也开启了一场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之旅。

县级融媒体中心究竟该怎么建?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

在广电体制改革之前,广电系统属于局台网合一的模式运行,局台网职能分离之后,广播电视台属于县文体广新旅游局的下属事业单位,而《富顺宣传》杂志社的前身,则是存续了多年的《富顺报》社,属于县委宣传部下属的事业单位。这样的管理体制,使得县内的两家媒体虽然都是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新闻单位,但在管理上却不完全一致。要实现机构的整合,必须借助一轮改革的力量。这大概也是几年前没有实质性推动全媒体中心建设的一个原因。

显然,按照先合并机构再融合媒体的路是走不通的,但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又不能等机构改革完成之后再启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大家最终确定了一个建设思路,就是先按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技术支撑和平台搭建要求,在县广播电视台基础上建设融媒体中心指挥中心和采编平台,先行投入使用后,再根据机构改革的时间要求推进机构和人员的融合。直白地说,就是先把融媒体中心的基本功能先干起来。这样的考虑,一方面是基于广播电视台现有的人员和业务,另一方面是基于融媒体中心建设所需的办公场地。

不过,现在的县广播电视台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自年初起,单位的主要领导一直没有配备,只有三个副台长,重大事情都是向局里面报告。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必须做一个明确的任务分工,每个领导各抓一块,才便于统筹推进。副台长王冬梅负责融媒体中心基础装修和设备采购,副台长罗怀成负责融媒体中心发布平台搭建,副台长邓晓林负责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

县级广播电视台,自从年广电体制改革之后,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富顺县广播电视台也不列外。广电网络传输职能剥离为省公司的下属企业之后,县广播电视台失去了创收能力,传统的电视广告已经越来越不景气,广播电视发展需要的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等资金投入陷入困境,偶有一点上级项目资金,也只能解决一点燃眉之急,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系统性的改造,直到现在,县广播电视台使用的机房设备、电台直播设备都是使用了10年以上的了,电台直播间设备甚至还是模拟信号。每次县里要组织电视直播,或者《西湖问政》节目的时候,除了要全台组织设备之外,还要在外面租用一批设备才能勉强完成。投入不足,成为了电视台业务发展的“痛”,也是近年来县级广播电视台巨大的“落差”。

听说县里马上要建设融媒体中心,电视台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虽然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今后会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大家心里知道,这次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中央提出的一项工作要求,是县级广播电视台转型发展的一次大好机遇,因为这次改革,实质上就是对宣传工作的重视,是对县级媒体的加强。消息传开后,全台职工都很兴奋,对于县级广播电视台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露!这个比喻虽然不一定准确,但的确道出了电视台的同志们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期待。

7月14日,基础装修队伍就开始进场施工,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厅设在广电大楼的10楼,这里原本是一个能容纳人左右的会议室。施工现场的负责人是广播电视台的工会主席魏勇同志,当年修建广电大楼的时候,他就是项目全过程的参与者,对整座大楼的结构十分熟悉。他告诉我们说,施工对进场之前,整整花了两天两夜设计施工图纸,反反复复与技术公司对接工程细节,改造的时间抓得如此之紧,他还是第一次第一次碰到。要在15天之内完成整个装修工程,看来只有加班加点的干了。魏勇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一天一天地计算着工程进度,哪个时候完成吊顶,哪个时候完成地面铺装,哪个时候开始安装线路,哪个时候又该调试设备……在他的本子上,记满了各个环节的琐事。

工程建设就这样开始了,为了统筹实施建设,负责装修的队伍、线路铺设的队伍和技术提供队伍几乎是在同步施工,很多工作都需要相互协同,经常都会出现几个队伍在施工节点上的时间冲突和矛盾,为了加快推进,几个分管副台长只能在施工场地现场办公,督促每项工作的落实。而这时候的富顺,正是气温30多度的天气,工人都只能实行倒班。后来,在采访中谈起工程的建设速度,魏勇大为感慨地说:10多天的施工时间,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工人每天晚上都在加班,其中施工最紧张的一天,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三点过,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这一切,我自己都难以想象。

好在广播电视台自身具有媒体优势,从工程施工开始,就专门安排了记者进行了进度拍摄,记录下了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后来,我们通过短片看到的那些施工场景,工人们光着膀子,在高温下挥汗如雨的身影,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个人。

我想,再翔实的文字都没有这样的记录生动。从这一过程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者们的付出,就是对未来的期待。因为他们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用实际行动建设好融媒体中心,才是所有媒体人内心共同的心愿。

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像一股来势凶猛的潮水,让传统媒体感受到了转型压力的逼近。

首先是广电电视用户在不断流失,全县有效用户不足5万户,许多用户选择了安装移动和电信的IPTV,而县广播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却并没有传送到IPTV,即便是广电网络提供的传输,所提供的节目套数已多达多套,可供选择的节目资源十分丰富,县级电视台所能生产的节目又主要是以地方新闻为主,吸引了已经明显不足。此外,县级纸质媒体,实行的是免费赠阅,虽然每期印刷了1万份,发送的范围也十分局限,要扩大发送范围的话,又必须增大财政投入。

富顺是一个百万人口大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人口在30万人以上。很显然,传统的媒体对于宣传覆盖是远远不够的,而因为传统媒体的传播属性,也决定了难以实现“服务群众和引导群众”的目标。

早在年,县广播电视台就注册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