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为天文爱好者肖先生的投稿作品。他试图解释地磁假说。内容如下。
地磁假说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文明时期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原理是带磁性的金属针能感应出地球磁场的方向,而地球磁场是怎么形成的呢?地球上海陆分布不均,在海陆交界面引起带电离子的漂移,形成类似半导体二极管的P-N结,许多巨大的P-N结合电场便构成了地磁场。
首先,我们来看看地球的外部特征。如图(一)北半球陆地多,南半球海洋多,海水全部蒸发干了的外形如图(二),也可明显看出南北半球海陆悬殊。
在海陆交界面是否真的引起了带电离子的漂移呢?我们来做一个近似模拟实验:用一个不锈钢盆装适量水,放上一些盐搅拌均匀,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在盆内垫上一层胶皮,胶皮上放一块砂石,在盐水和砂石的界面近似的形成海陆交界面,再用两支带导线的铜夹子分别夹住不绣钢盆和砂石,用万用表1K档测量两根导线间的电阻,交换表笔,多测几次,如图(三)图(四),可明显看出砂石和盐水间表现出二极管特性,正极接砂石,负极接钢盆为70K,反之为K。
由此可知,在海陆界面同样会引起带电离子的漂移,形成类似二极管的P-N结,许多巨大的P-N结合电场便构成了地磁场。
根据这个试验,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二极管,北极为正极,带负电荷,南极为负极,带正电荷。所表现出的结电场和现在已知的地磁场方向一致。如图(五)。
我们也知道,大陆架会发生漂移,海陆之间都在发生缓慢的变化,它们之间形成的P-N结也一起变化,直接导致地磁场随之变化,只是很缓慢,有可能增强,减弱,方位移动,理论上不可能瞬间颠倒。
综上所述,地球上海陆分布不均,形成了地磁场。宇宙中的天体各种物质分布的均匀程度不尽相同,这也不同程度的引起了带电离子的漂移。最终构成了它们特有的磁场及强度。
作者简介:青山绿水(网名),原名肖慈华。男,汉簇,年生于四川富顺县乡村家庭,高中学历,天文物理爱好者。现在家种地,也主要从事电工,机修工作。自主研发出耕地的耕地机。
延伸阅读:本文为肖先生的投稿作品。肖先生从事电工,机修工作,精通电路,而我不懂。电磁是物质所表现的电性和磁性的统称。电磁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电荷运动产生波动,形成磁场,因此所有的电磁现象都离不开电场。地磁又称“地球磁场”或“地磁场”,是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
地磁场类似磁铁棒,但是这种相似只是粗略的。磁铁棒或是其它永久磁铁的磁场是由于铁原子中的电子有序的运动而形成的。然而,地核的温度高于居里点(铁的居里点K),铁原子的电子轨道的方向会变得随机化,这样的随机化会使得物质失去它的磁场。因此地磁场的成因并不是由于有磁性的铁矿,主要的因素是电流(地电流(telluriccurrents))。另一项地磁场与磁棒不同的特征是地磁场的磁圈。磁圈与地球有一段距离,与地磁场表面有关。此外,在地核中的磁化的组成成分是转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地磁是一种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现象。罗盘指南和磁力探矿都是地磁的利用。
地磁又称“地球磁场”或“地磁场”,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地球磁场近似于一个位于地球中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它的磁南极(S)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N)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地表各处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都因地而异。地磁强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由低到高的态势,即低纬度地区磁场低,高纬度地区磁场高。赤道附近磁场最小(约为0.3-0.4奥斯特),两极最强(约为0.7奥斯特)。其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地球表面的磁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相反。
所以至今地磁是如何形成的,还值得研究。而肖先生给出的这个答案,是否可行,我自己无从判断。给肖先生点赞!起码他是勇于思考和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