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夜话二丨获袁隆平肯定中国再生稻

高仁斌四川在线记者文铭权秦勇

10月23日,自贡市富顺县委书记邹登权前往湖南农科院拜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汇报该县再生稻情况。袁隆平院士现场题字:“富顺,再生稻之乡”。

(右袁隆平)

地处四川盆地南部的富顺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再生稻生产历史悠久,面积及总产量全国第一,生产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再生稻品牌享誉全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再生稻之乡”。

何为再生稻?“中国再生稻之乡”为何是富顺……且听川观新闻盐都夜话娓娓道来。

再生稻:

“多”出来的一季“白米”

再生稻俗名抱荪谷,即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使之萌发出再生蘖,并进而抽穗、开花、结实、成熟的一茬水稻,再收一季。

(袁隆平)

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前。关于其明确记载,最早见于西晋郭义恭《广志》:“南方有盖下白稻,正月种,五月收,获讫,其茎根复生,九月熟。”

而勤劳智慧的富顺人民,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水稻生产种植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发展,把再生稻做到了极致,进而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产品。

在川南富顺,可从《萧永升传略》中找到再生稻一些痕迹。

(萧永升)

萧永升是清代富顺地区的乡绅首富,出生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个时期,其《传略》中有载:“永升公在送米去自流井盐号时,知拉卤水车的牛易患‘牛瘟病’,少不了‘怀胎草’。回到家中,便把水田全部栽上酒谷,等秧子封垄后,叫人拦腰割下,不久秧茬上长出秧苞,含苞抽穗,即是‘怀胎草’。

时年正遇盐井大犯牛瘟,萧永升叫人把‘怀胎草’割下,挑到盐井去卖,以治牛瘟的稀少之物贵价销售,此项远比纯粹种稻谷收入高。”

该记载虽然更多的指向“怀胎草”(即糯稻再生稻)具有治病的药效,萧永升借此掘得巨大财富,但同时也说明,富顺地区具备再生稻生长的有利条件。

富顺属浅丘地貌,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大部分土壤富含多种有机质及硅、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土壤PH值为4.5-9.5,为再生稻的生产和稻米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着丰富的矿物质营养。

沱江、釜溪河贯穿境内,水域面积7.12万亩,水库、塘堰、沟渠配套,年平均降水量mm,5-10月份降水量为mm,占全年降水量的83%以上。丰富的水源和较好的降雨分布,为再生稻的生产发展具备了良好条件。

富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特别适合再生稻生产。

而再生稻米营养丰富,是富顺的一大特色产品,素有富顺农业“三绝”之一的称号,与“富顺豆花”属于绝配,合称为“富顺豆花饭”,成为享誉全国的一道美食。

上世纪三十年代,富顺开始在部分乡镇示范推广再生稻,但品种再生力不强、栽培管理不善,平均亩产量仅23公斤。因产量低效益差,此后中断推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富顺再生稻生产再次起步。

年开始,富顺县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农业部门强化宣传指导,再生稻有收面积达5.4万亩,亩产量95公斤。特别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县政府把再生稻生产作为一季庄稼对乡镇进行考核管理,随后再生稻面积迅速扩大,单产不断提高。

到年,富顺县再生稻有收面积达35.91万亩,总产达5.19万吨,从此成为全国再生稻总产唯一超1亿斤的县份。年,该县再生稻总产5.25万吨,首次超过全县小麦总产量(5.23万吨)。

富顺再生稻成为富顺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年,该县三次荣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年3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富顺再生稻”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为全国再生稻第一例登记保护产品。

因为再生稻

副省长为乡长特批40吨尿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杂交中稻—再生稻”已成为富顺稳固的稻田耕作制度。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富顺县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再生稻栽培技术探索研究,到八十年代中期普及杂交稻以后,再生稻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栽培技术不断成熟完善。特别是-年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到富顺研究、指导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面积和产量取得较大突破。

年,富顺全县再生稻有收面积5.4万亩,总产0.51万吨;再生稻有收面积25.23万亩,总产2.4万吨。

-年,富顺县再生稻有收面积稳定在43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7万吨以上。

-年,富顺再生稻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全县累计收获面积.6万亩,新增稻谷.69万吨。目前,富顺再生稻面积约占全省再生稻总面积十分之一,产量约占全省再生稻总产量八分之一。

据富顺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富顺县再生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原童寺、代寺两区,其中原童寺区万垇乡为发展先行区和核心主产区。

四川在线记者从童寺镇干部群众中了解到,原万垇乡及童寺区再生稻能得到快速发展,当地一位基层干部功不可没。

(关先明近照)

今年67岁的关先明,从年担任原万垇乡乡长起,到担任原童寺区分管农业副区长,再到年从龙万乡人大主席任上退休。近30年间,他都与当地再生稻发展结缘。

“从年开始,全省再生稻生产现场会都是在万垇乡召开的。”关先明至今记忆犹新,年那次现场会在万垇乡绍兴村田间里召开,经过现场收打,该村再生稻最高亩产量超过了斤。

(关先明近照)

随后在关先明担任童寺区副区长期间,该区再生稻最高亩产突破斤,“中稻—再生稻”种植实现亩产超一吨(斤)。

“万坳乡及童寺区的再生稻生产让很多专家感到不可思议,格外振奋。”关先明回忆说,当时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周开达教授到了田间后,特别高兴,久久不愿离开。随后,四川农业大学田念华、周明镜等教授不但经常带学生前来实习研究,还亲自驻点,悉心指导当地群众提升再生稻种植技术。

“忠县农业考察团来到富顺之后,品尝了富顺的豆花饭,认为富顺再生稻很好吃,当即希望能订购几吨带走,结果东拼西凑,只带了2吨走。”关先明说。

有一件事让关先明永生难忘。年,因为计划经济的限制,市面上化肥紧缺,而再生稻生产亟需养分。时任万垇乡乡长的他心急如焚。在多种办法都走不通的情况下,他忽然想到了之前前来视察过再生稻的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的谢世杰。

于是他乘坐班车来到成都,在省政府当面找到谢副省长。听到来意后,谢副省长当即特批了40吨尿素,解了当地再生稻种植户的燃眉之急。

富顺再生稻声名鹊起。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央农业电影制片厂专程来到富顺,拍摄了中国首部关于再生稻的农业科技电影。湖南等省市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年到年间,每年来万垇乡、童寺区參观再生稻的人都达到10万人次以上,特别是重庆各区县市来得最多。年,再生稻在童寺区再次达到顶峰,创造出中稻加再生稻上百亩的吨粮田,再次迎来南方稻区的专家、学者、领导及基层干部等,中国农科院也有多名院士前来考查。”关先明说。

富顺县参加完成的“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和应用”项目,于年3月被省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实施的“再生稻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项目,于年12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实施的“再生稻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于年4月被市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9月16日,由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农业生产处和农业部市场信息司统计处负责人组成的国家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督导检查组一行,督查富顺县再生稻生产情况,并听取相关汇报。督查组对富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称赞再生稻长势好效果好,为全国再生稻生产树立了标杆。

年9月25-2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富顺召开南方再生稻现场观察交流会,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云南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及四川、重庆、福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广西、云南、贵州等10个省(区、市)农技推广部门和再生稻重点示范县的代表约8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富顺县骑龙、代寺、童寺、古佛、宝庆等乡镇的再生稻大面积生产情况,并对中稻、再生稻生产技术进行交流。

携手隆平种业

富顺再下再生稻产业“大棋”

年11月12—1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五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上,“富顺再生稻”通过成果展示、产品推介、贸易洽谈、专场论谈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树立了富顺农业新形象,为提高富顺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升了“富顺再生稻”影响力。

在展览期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和四川省绿办的领导、专家,亲临“富顺再生稻”展示区,对富顺持续深入抓好再生稻生产、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加强再生稻品质特性保护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对富顺强化再生稻品牌打造和农耕历史文化传承、汇聚发展动力、促推地标产品“富顺再生稻”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给予高度赞扬。

目前,富顺全县再生稻可蓄留面积已达45万亩以上,现有生产条件单产可望达公斤/亩以上,总产具有9万吨左右的增产潜力,可加工优质再生稻米5万吨左右,可实现总产值3亿元以上。

今年9月,富顺县与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签订《四川省富顺县再生稻研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富顺县·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设、实施落地“富顺县再生稻研发中心”;借助袁隆平科研团队的科技资源及人才优势,壮大富顺县中稻+再生稻产业,打造“中国再生稻之乡”“富顺再生稻米”特色品牌。

11月2日,富顺县委书记邹登权主持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与隆平高科深化合作相关事宜,安排部署富顺再生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邹登权要求,要尽快与隆平高科取得实质性合作,相关部门和镇乡要加强协作,高标准建设亩中稻+再生稻试验基地。要调优规划,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等体系建设,力争实现3年辐射带动全县20万亩中稻+再生稻核心区建设目标。要加快注册富顺再生稻商标,完善富顺中稻+再生稻大米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制订,推出富顺地方种植标准和商品化验标准。要做好产品包装,深入开展品牌打造和营销策划,积极探索以国资公司或龙头企业牵头的运作模式,突出产业优势和引领作用,全力推动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要强化氛围营造,相关项目资金要向核心区倾斜,围绕产业优势和特色加强宣传,擦亮“再生稻之乡”金字招牌。

携手隆平种业,做大做强以再生稻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蛋糕”,富顺马不停蹄。

据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志刚介绍,未来,富顺县再生稻发展将扩大蓄留面积,挖掘面积潜力,增加有收面积;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投入提高技术到位率,进一步提升单产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奖惩办法,达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促进大面积区域之间、农户之间、田块之间平衡增产;主动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壮大稻米加工企业,提升加工能力和质量;着力打造品牌,增加“富顺再生稻”知名度,提高再生稻米附加值。通过这些举措,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任万军教授)

四川在线记者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了解到,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2亿亩,其中约四分之一的面积适合推广再生稻。四川、湖南、湖北、福建、重庆等省市再生稻发展方兴未艾,其中四川种植面积为全国最大。

“大力发展再生稻,是确保我国未来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路径。”省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任万军教授介绍,保守估计,通过再生稻种植,我国每年可增产稻谷0万吨以上。

“自贡市富顺县长期以来形成了再生稻产业优势,且仍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品牌效应初具,来之不易。”任万军教授说。

(任万军教授)

“施肥少,农药使用量少,稻谷灌浆结实处于良好气候环境,故而再生稻稻米品质极为优良。而且只栽一次秧,收获两季稻,节约了大量的农时,特别适合我省多数地区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的农村现实。”任万军教授认为,再生稻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种植模式,是当前粮食生产中种植效益极高、增产潜力极大的优质高产高效稻作模式,且不与其它农作物争地,值得四川适宜地方大力推广。

“四川再生稻在单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任万军教授指出,四川再生稻发展主要存在冬水田区机械化收割碾压对稻桩的破坏、影响再生稻重新发苗等难题。

(本文图片由曾凡川、游正富等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