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真武山的传说文/曾昭禄
荣县城西大约40多里,有一个名叫五通坝的地方。这里群山环抱着一片地势开阔,田畴平整的坝子(小平原)。在环抱坝子的群山中,有一座突兀的山峰,据传很久以前叫玄武山,山上有民间募建简易玄武庙,庙内供奉的是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又称玄武大帝,无量祖师等。传说玄武大帝为盘古之子,是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是中华龙的始祖。道经中说他是太上老君托身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善胜王后,怀胎十四个月所生之王子,名为“太玄”。太玄不爱江山,一心向道,发誓要扫尽妖魔鬼怪,毅然出家修行,后白日升仙,司空水土、寿命爵禄、斩妖除魔、护卫平安等等,深受人们信奉。后来,因避宋讳,官府将“玄武山”改名为“真武山”,并将民间募建玄武庙增广其制,更名“真武庙”。
▲远眺真武山/摄影
虞尚君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派玄武祖师和峨眉祖师下凡,到巴蜀一带开辟山川河流。两位祖师来到巴蜀西南部一带便分头行动,约定:从天黑开始到第二天早上鸡叫为止,看谁的山垒得更高,就由谁主持巴蜀山川河流开辟。
天刚擦黑,两位祖师行动起来。峨眉祖师选择在离今峨眉县城不远的地方开工。玄武祖师选择在今荣县五通坝。峨眉祖师性子急燥,为把山垒得又高又大,他拉起一匹山,就垒到另一匹山上。玄武祖师心中有全局安排。他打算把五通坝开辟成为巴蜀山川的缩影。于是决定在今拴龙水库的位置筑一道拦河坝,当作都江堰;把坝中间的河流当作长江,在河上建三座石梁桥,代表长江三峡;把瓜瓢山当作秦岭。并决定自身化作一座山留在这里。这样,群山中间的平坝正好当作成都平原。由于心中有长远打算,因此,他不急于垒山,而是先把拦河坝、河上的石梁桥、平整平坝、瓜瓢山的定位安放等事情做完后,接着开始把周围团转的山拉拢,准备把这些山全部拉扰后再垒再砌。
▲真武山石雕/摄影
虞尚君半夜过后,峨眉祖师把四周的山全都搬来垒到一起后,觉得自已垒的山又高又大,非常得意。于是悄悄跑到五通坝,想看看玄武祖师的这边的情况。他发现玄武祖师垒的山虽然没有自已的高,但周围团转几十百把里之内,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山头,而且每个山头都朝着玄武祖师这边靠拢。心想:如果照这样下去,等到鸡叫天亮,玄武祖师这边的山肯定会比自己的更高,主持巴蜀山川开辟就没自己的事了。便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来——学鸡叫!
玄武祖师正在聚精会神地拉山垒石,忽然听见鸡叫,以为约定的时间到了,于是便停止了垒山。这样,玄武祖师自然也就输给了峨眉祖师。
玄武祖师不忘初衷,回到五通坝摇身化为山峰。人们便称这座山峰为“玄武山”。站在山上举目四望,只见周围团转几十百把里之内的每一个山头,都朝向玄武山,仿佛在向玄武祖师行参拜礼。
后来,五通坝一带的黎民百姓感激给他们开辟这片美丽富饶山川大地的玄武祖师,崇敬他诚实守信的品质,将这座山命名为“玄武山”并在山上修建了“玄武庙”。
到了宋代,因避宋真宗讳(宋真宗曾名“玄休”、”玄侃”),将玄武山改名叫“真武山”,玄武庙改成“真武庙”。①
▲真武山醒悟寺/摄影
虞尚君经过历代风雨沧桑,随着人口的大迁移,各地方言口语混杂一起,加上古代识字的人不多,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真武山、真武庙又被误听误传为“周武山”、“周武庙”,以至于至今当地还有一些人称此山为“周武山”,指庙为“周武庙”呢。
虽然山名和寺庙名被一些人误传,但这里历代香火旺盛,朝拜的人络绎不绝,甚至几百里以外也有人慕名而来。
令人感到有趣的是,传说山上有块巨石,人们早晨起来,只要不作声,悄悄靠近去掀动它,它就会晃来晃去,但就是不能把它掀翻。人们说,那是祖师在向大家摇头示意,叫大家“不要顽皮”呢。
解放后,大办钢铁时在这一带开采矿石,寺庙被毁。改革开放后,在真武山新建一寺,名“醒悟寺”。
▲万山来朝,五通坝风光/摄影
虞尚君注:本文根据黄德聪、刘昌林釆录、熊跃武口述《周武山》改编。
考证①:据赵熙民国本《荣县志.社祀第十一》记载:“真武庙,县六十里五通坝真武山,本玄武也,以宋讳真武。靖康三年建”。又据赵熙民国本《荣县志.山脉第四》记载:“真武山,宋靖康三年,建真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