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的县域经济泸州泸县专访泸县副县长甘

北京较好的湿疹医院 http://m.39.net/nk/a_8814564.html

四川在线范芮菱泸州观察周梦颖

“极大提振了泸县的发展信心!”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甘露说,高铁开通后,大家都很兴奋,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县政府开会时,很多时候话题都会说到高铁,说机遇、说影响、说挑战,高铁正在给泸县带来深刻变革。”

泸县,这个百万人口大县,东面与重庆市永川区连界,西面与自贡市富顺县接壤,北面与重庆市荣昌区和内江市隆昌市相连,是泸州连接相邻省、市的重要“支点”。

随着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运营,以及在建的渝昆高铁入川第一站选址泸县云锦镇,泸县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愈发凸显。

迈入高铁时代,泸县做了哪些准备?又有哪些未雨绸缪?带着这些疑问,四川在线记者专访了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甘露。

四川在线记者:高铁开通后,对泸县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甘露:高铁时代的到来,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挑战来看,高铁开通使同层级城市竞争更加激烈,虹吸、过道、传导效应加大,生产要素存在流出风险。一是区域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优势企业将总部迁到大城市的可能性和意愿增强。二是异地消费更为方便,消费品零售业将受到冲击。高铁的“公交化”使短途旅游范围大大拓展,泸县短途游客源可能受到影响。三是客运竞争进一步加剧,包括公路、航空在内的交通运输将面临重新洗牌,尤其是相关线路的公路客运,将受到极大冲击。

从机遇来看,首先,泸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我们正在积极谋划建设泸东大道,建成后将直接连通绵泸高铁泸县站和渝昆高铁泸州东站,同成都重庆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加快泸县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步伐。其次,泸县拥有泸州医药产业园区、泸县经济开发区两个园区,入驻企业家。高铁的开通,会使泸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更加明显,为招商引资带来重大机遇。同时,绵泸高铁的开通,将加速推进泸县县城建设“东拓西进”步伐,促使城西向集交通、居住商贸、工农业于一体的城市副中心角色的转变,实现城市主、副两大中心的经济比翼齐飞。此外,借助“高铁”东风,将带来更广的客源,旅游业发展将进一步升温。

四川在线记者:高铁开通后,泸县该如何留住人、引进人?

甘露:高铁的开通后,如何实现人才合理流动,避免人才流失,是泸县近期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泸县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应对。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聚焦建筑、新能源、白酒、医药等千百亿级重点产业,加快项目招引、建设、投产,开发更多优质岗位承载人才。二是回引泸县籍优秀人才。探索制定人口流入和集聚的措施办法,持续回引在外务工人员,分类制定返乡农民工、应届毕业生、退伍士兵回引政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实基层人才力量。三是持续推进人才工程。不断完善人才资助政策,继续实施“百名硕博进龙城”等七大人才强县工程,建设人才公寓,分类制定人才奖补政策,择优资助人才。四是优化城市配套。医疗教育和商业配套相对落后是人口外流的重要原因,我们将推进“一体两翼”特色商业区打造、医共体改革和普惠性教育,打造特色商业综合体,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办人民满意的医疗和教育,让小县城既有生活质量也有生活品味,确保让人才留得下、留得住、能发展。

四川在线记者:泸县将结合高铁展开哪些布局和谋划,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甘露:流量经济资源始终是高铁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资源。作为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的停靠站,泸县计划通过流量经济平台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流量经济资源的“留用”。

一是加强流量经济平台(载体)建设。重点在于围绕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等流量经济资源,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作用,构建专业化的流量经济平台。

二是构建多方参与的枢纽经济专业服务体系。重点在于引导法律、金融、会计、保险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针对各类经济流量的聚合提供专业化和便利化的服务。

三是促进高铁枢纽和适铁产业联动发展。重点在于全面激活枢纽平台(载体)的“留量经济”效应,提升发展区在商业模式、产业业态、企业产品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依托枢纽的“留量”资源优势培育形成枢纽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川在线记者:泸县是否会与高铁沿线城市展开深度交流及合作?

甘露:绵泸高铁建成通车,为沿线节点城市的人才、技术、资源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泸县将围绕页岩气开发利用、医药、建筑、白酒等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探索与高铁沿线城市的交流和合作。

我们将致力于天然气资源、科研力量的共享和聚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完善川南页岩气开发利用全产业链;依托“中国建筑之乡”优势资源,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的品牌建筑企业的探索合作,着力延伸建筑产业链条,加快打造建筑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医药产业园区的平台载体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持续增强泸县医药产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全力推动形成全省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产业支撑。

四川在线记者:有哪些高铁城市和泸县县情相似,可供泸县借鉴和学习?

甘露:浙江嘉善县就是一个例子。

嘉善县充分利用背靠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集聚创新产业,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开展错位竞争,彰显城市特色,培养城市的“反磁力效应”,抵消来自周边中心城市上海、杭州、南京的“虹吸”效应。以打造全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为发展目标,嘉善高铁新城通过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坚持产学研、金融资本双轮驱动,成为全国县域科学发展示范。

高铁时代,我们需要通过产业、产品、产业链条的错位发展,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增强核心产品竞争力,打出泸县特色。

四川在线记者:作为渝昆高铁入川的第一站,泸州东站选址泸县云锦镇。对于即将到来的双高铁时代,泸县将作何准备?

甘露:依托正在修建的渝昆高铁,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泸东新城,构建“都市区+城镇组群+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城乡空间布局,打造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的融合发展示范区。

作为泸东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泸县将以整体推进泸东新城和泸东大道建设为抓手,积极谋划“一县双城”。凭借渝昆高铁泸州东站落地云锦镇的契机,以云锦镇为中心,联动周边立石、百和、太伏,加快发展绿色化工、临港物流、康养旅游、职业教育等产业,打造现代化新型城镇群,打造东部“副核”城市,与县城“主核”遥相呼应,积极构建“极核支撑、组团崛起、连片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