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名香客给演空和尚送钟,三霄洞里唱大

年的四川峨眉山三霄洞,发生了一桩令人震怖的惨案:正在上香的信众64人,在一声爆炸声中,全部惨死于洞中。洞口的人侥幸大难不死,苏醒后回到洞中救人,发现同伴们个个面目狰狞,肢体扭曲,死状凄惨。

惨案发生后,成都报纸《新新新闻》刊载了这一消息,引发轩然大波。本来已经糊涂断案的峨眉县长乌纱不保,离奇事件的真相,最终被一个大学教授揭开。

从道教名山到佛门圣地

四川的峨眉山,在历史上长期都是道教名山,直到宋明以来,蜀中佛教兴盛,峨眉山渐渐成为佛门圣地。三霄洞则是峨眉山上的一个洞窟,位于九老洞右边十多里处,树木丛生无路可通,长期以来人迹罕至。

年的盛夏,从四川自流井来了一个和尚,人们都叫他演空禅师或演空和尚。他看中了三霄洞这个地方山明水秀,环境清幽,决定在此定居。就这样三霄洞被演空和尚开辟出来,成为了一座禅院。

三霄洞

要想把三霄洞搞成一个佛堂,自己作为首任住持,需要大量善款。演空和尚耐得住辛劳,长期往返成都、重庆等地云游化缘,在信众的支持下,开山、修路、建庙、塑神,一点点三霄洞佛堂有了规模。

这个洞,当地人都叫三霄洞。何谓“三霄”?即云、琼、碧。演空和尚除了菩萨塑像,还在佛堂也给叫匠人塑造了三霄娘娘的塑像。三霄娘娘是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当中,通天教主座下的外门四大弟子之三。佛堂为何供奉道教的神?反正笔者是一点也没想明白。

和尚

佛堂修成以后,香火渐渐旺盛。信佛的来此拜佛,信道的来此给三霄娘娘上香,两拨人没有争吵,只有一片虔诚之心。事后无一例外,都会在演空和尚设置的功德箱里,留下点香火钱。这时候,笔者终于恍然大悟,演空和尚这叫一鱼多吃啊!

山寺钟鸣惊飞鸟,名山古刹哪能没有一口大钟啊!想到这个事情,演空和尚又坐不住了......

年深秋,香客渐渐稀疏,演空和尚收拾行囊,再次下山化缘。这次的目的很明确,要为三霄洞的佛堂化缘出一口铜钟来!很快,演空和尚走到了自己的故乡自流井,民国时期自流井归属富顺县管辖,为何要提这一嘴呢?因为后文里,富顺县长也有不少戏份。

家乡人看到演空和尚而今皈依佛门,并且多日云游化缘,只为了一口钟,深受感动。几个颇有余财的虔诚信众向演空和尚允诺,一起集资铸造一口铜钟,来年选个吉日,众人一道亲自上山送钟!

送钟成“送终”

年农历五月初,这群70多人的香客,个个穿着新衣服,在领香(即带队的,可以粗暴理解为导游)刘安邦的带领下,从富顺县自流井扛着铜钟向峨眉山三霄洞出发了。为了表示虔诚,他们轮流抬着铜钟,连工人都不雇。铜钟披红挂彩,众人送钟的队伍,也是鼓乐齐鸣,鞭炮阵阵,青烟缭绕。

领香刘安邦是川剧演员出身,在当地颇有名气。年纪大了也混出点名堂,自己不唱了,手下有一个五六人的小戏班子,专门表演“板凳戏”。

这一次,刘安邦除了要带队送钟上山,还要在三霄洞外,搭个台子,连唱好几天,吸引各地香客前来敬香,当然香火钱演空和尚自然不会少了他的。

要说这送钟,就该花点钱雇人来抬。这些上了年纪的善男信女,有几个能抬得动?七十多人走走停停,从自流井到峨眉山,足足走了半个多月,终于到了峨眉县城,找了家旅社歇下。

一开始的光鲜靓丽出行,到旅社时的精疲力竭,众香客是无怨无悔。无他,明日就能上山给演空和尚送钟了!

香客们歇下了,刘安邦的戏班子却一点也没闲着,当晚就在泰丰茶园搭台唱戏,出钱的是绥山镇铁匠街的富户李秀林。李老爷听得尽兴,在街坊四邻这里涨了脸面,还凑个热闹,给送钟的队伍不少份子钱,嘱咐刘安邦替他在三霄娘娘面前上柱香。

次日清晨,众人敲敲打打,抬着铜钟朝着峨眉山进发,一点一点,三霄洞佛堂越来越近了!看着长长的队伍慢慢蠕动,演空和尚又着急又激动。

铜钟落地,演空和尚匆匆招呼众香客歇脚,直奔铜钟跟前。这口钟上,一条铁链从顶部穿过,形圆中空,敲之铮铮作响。通体乌黑发亮,上面铸满了歌颂演空和尚创立山门的文字。正如《西游记》中金池长老摸着唐僧的宝贝袈裟那样,若是四下无人,演空和尚恨不得把铜钟抱在怀里。

吃罢斋饭已经是晚上六点多,大家在三霄洞内点燃火把,摆好围鼓,刘安邦带来的人就唱起戏来。一处处戏目演完,众香客依旧没有过瘾,有人提议,此洞乃是三霄洞,何不给三霄娘娘演一出?于是戏班子演起《三霄娘娘大摆黄河阵》,刘安邦拿起鼓槌,“吧嗒”一声响,顿时鼓乐齐鸣,二黄走板一起响起来。

欢笑声、嬉闹声、演唱声、锣鼓声响彻这个高3米多宽5米多,深达多米的洞府。“修道千年洞内成,日夜殷勤炼玄元。如今摆下黄河阵......”

“黄河阵”三字话音未落,洞中深处突然发出轰隆巨响,突然洞中火烛全部熄灭,一股火焰冲腾出洞口,消失得无影无踪。刘安邦等几个男子正在洞口小解,忽然被一道气浪抛向空中,随即重重摔在三霄洞下方的沟里,全都昏死过去。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天色越来越暗,几乎看不清东西了,刘安邦几个人慢慢苏醒过来,忍着浑身的疼痛互相搀扶着从沟里爬出,再一看洞口,尽是飞出来的破碎的石块、桌椅碎片和戏袍子。原来灯火通明的洞中,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

刘安邦叫人点着火把,众人壮着胆进洞去,刚踏入洞中,便闻到阵阵血腥臭味,火光照亮之处,满地竟是尸体横陈,个个面容狰狞可怖,四肢扭曲仿佛死前不断挣扎。

“啊!”不知谁抢先忍不住惊叫一声,众人全都撒腿跑出了三霄洞,一路狂奔下了山。

凌乱不堪的现场

三霄洞演空和尚与60多名香客倒毙洞中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时任峨眉县长的吴鸿涛耳中。当夜吴鸿涛正在书案前点着灯看书,忽然听闻门房来报,有山民求见。

见到面如土色魂不守舍的刘安邦等五人后,吴鸿涛多次询问,都难以置信。师爷将刘邦等人的证词一一记录,眼看天色发暗,吴鸿涛嘱咐刘安邦等人暂回旅社歇息,今夜莫要再上山,明晨再来县衙汇合。

吴鸿涛差人送走了刘安邦,当即又差快马赶往富顺县,富顺县的县长裴瑞卿乃是吴鸿涛挚友,况且此案中罹难人士多是富顺县自流井人,于情于理都要知会裴瑞卿一声。

次日清晨,刘安邦和吴鸿涛都早已在县衙等候多时,而富顺县长裴瑞卿临近午时方才带着一班警察匆匆赶来。两拨人马汇合在一处,当即上山搜救。

众人来到三霄洞口,果见杂物凌乱散落一地。刘安邦战栗地靠近洞口,忽的一阵风吹过,竟比昨夜更加腥臭逼人。在两个县长的催促下,几个身材壮硕的警察,用纱布蒙住口鼻,举着火把进入洞中查验。

洞里潮湿阴暗,阵阵阴风,腥臭难当。洞中泥泞不堪,火把所照之处不过脚面四周二三尺远,看见满地尸骸,死状骇人。继续往洞中走去,稍不留神,便有人差点被死尸绊倒,几乎扑倒在地。几个人越发惊骇,匆匆退出洞窟。

下午艳阳高悬,众人在洞外搭了棚子,闻讯而来的山民也从家中带来了稻草和破席子。做足了准备之后,富顺县和峨眉县长带来的人两班倒,先后入洞将遇难者拖拽出洞,安置在临时搭好的草棚之下。

细细分辨身份,无一缺漏,正是演空和尚和香客以及刘安邦手下的几个戏班子成员,足足64人。

64条人命,一夜之间丧尽,这叫两个县长如何交代?事关重大,裴瑞卿不顾劝阻,要亲自进洞探查真相。吴鸿涛看见裴瑞卿举着火把进去了,只好也跟着进去。

洞中果真阴冷潮湿,满地都是杂物,死难者已经全部拖出去了,方才办事的手下汇报说,死难之人多在临近洞口的数十米之内,而此洞之深,恐怕至少百米。

裴瑞卿和吴鸿涛壮着胆继续往前走,前路越发狭窄,洞中的血腥臭气还未散尽,熏得人睁不开眼。大约走了二百多米,身后的洞口只剩有一个碗口大的光亮了,吴鸿涛是说什么也不敢再往前了。裴瑞卿本想继续上前,却被吴鸿涛拉住了。吴鸿涛派了手下的胆大者,继续举火探查。

很快,举火者的微光也消失不见了,吴鸿涛和裴瑞卿面面相觑。又等候了约半盏茶功夫,那人慌张跑回,手中火把已经熄灭。这下方才知道,此洞至少还有多米深,越深处呼吸越困难,最后火把竟然熄灭了。

糊涂官断糊涂案

探洞探不出个所以然来,裴瑞卿和吴鸿涛只好鸣金收兵。晚上,在峨眉县的县衙里,目睹了死难之人惨状的两个县长,面对着一桌酒菜无法下咽。

吴鸿涛忧心忡忡,自己的峨眉的父母官,如今香客六十多人在此离奇毙命,若不查出个水落石出,恐怕乌纱不保!裴瑞卿和吴鸿涛相顾无言,一声长叹。这遇难之人多是他富顺县的,查不出真相,他这个县长又岂能有好果子吃?

就在吴鸿涛和裴瑞卿一筹莫展之际,师爷给他提了个主意:“峨眉山乃是佛门之地,何不去问问本地高僧?兴许他们知晓其中缘由!”再无他法的吴鸿涛,次日便派人去万年寺找主持恒久和尚指点迷津。

峨眉山的万年寺主持恒久和尚,幼年出家,熟读佛教经典,在峨眉山一带信众众多,德高望重。老和尚听闻县里来人,便吩咐小沙弥将他们请入方丈看茶。三霄洞香客毙命之事,恒久早已有所耳闻,如今县里差人询问,恒久又怎么会知道其中缘由?

公干者喝完了茶,恒久和尚还是闭目诵经,良久不语。大家以为恒久和尚乃是得道高僧,轻易不肯泄露天机,于是再三恳求。拗不过来人的不断询问,恒久和尚最后捻着佛珠,说道:

“这些朝见庙门的居士们,心意不诚。佛门清净之地,竟然大唱围鼓,惊扰了山神。我听说所唱戏文责怪三霄娘娘‘摆下黄河阵’,菩萨显灵惩罚了他们,竟使我佛门信众横遭牵连,善哉!善哉!”

恒久和尚整日诵经吃斋,山上这等离奇之事,他又能知道些什么?县衙之人催问之下,只好推说这些人因为嬉笑逾矩,招致报应。哪想到,这县衙之人如获至宝,当即下山禀告两位县长。

吴鸿涛听闻高僧恒久一锤定音,深以为然。裴瑞卿觉得太过荒唐,岂有菩萨将自家香客给杀了的道理?况且各地信众,修缮庙宇、塑造金身等活动,都会摆下宴席吃喝,搭台唱戏更是习以为常,为何偏偏就演空和尚的三霄洞出了这咄咄怪事?

吴鸿涛两手一摊,表示自己无可奈何,若裴县长有高论,他自当从命。裴瑞卿随后又带人多次勘验现场,终究无法解释,缘何好端端的64人,吃喝嬉闹之后,竟然“遭了天谴”?

最后,无法断案的裴瑞卿,只好和吴鸿涛联名行文,上报省城裁断。两人都采取那位得道高僧恒久和尚的说法,乃是他们嬉笑不严肃,让菩萨嗔怒,以至于招致祸端,饮恨三霄洞。

很快,三霄洞祸事不胫而走,峨眉县城有一伙佛门信众排印了一本宣传册叫《生死报》,大肆鼓吹因果轮回,教导世人要多多行善积德,广修善缘。

一时间,峨眉山上的香客竟然更多了,这边的惨案真相成谜,那边的寺院香火钱收得不亦乐乎,此之谓鲁迅笔下所描绘的吃“人血馒头”。

民国四川省政府知晓此事以后,眼看谣言漫天飞,紧急派遣官员和调查团赶往三霄洞查看。然而,这些酒囊饭袋,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

对真相的两种猜测

随着成都《新新新闻》将此事大肆报道,三霄洞离奇惨案的事情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

当时,华西协和大学的教授范美清先生,攥着报纸眉头紧皱:科学观念日盛的今天,竟然还有这等诡谲之事,竟能归结为鬼神所为?

当年暑假,范美清特别带着几个学生,来到峨眉山实地探查。他才不信什么山神、菩萨,最后得出结论是:刘安邦一行人的喧闹声,震动了三霄洞深处的易燃气体,当他们将洞口附近的氧气耗尽后,易燃气体从洞中漫出,最后被他们的香烛引爆,造成了这桩惨案。

华西协和大学

范美清教授的结论,很快被官方采信,此时乃是一桩意外,是香客们不慎引燃了洞中易燃易爆气体所致。省政府立即下令:

第一,封闭三霄洞并将遇难者收殓埋葬;第二,严禁各地在洞窟新建寺院;第三,将峨眉县长革职留任,以观后效。不过范美清教授的结论并非是无懈可击,而是存在着瑕疵。因为如果按照他的结论,刘安邦一行人是因为不慎引爆了洞中的气体的话,为何生者和死者身上都没有火焰灼烧的痕迹?

衣瑞龙先生

年驾三角翼滑翔机不幸意外身亡的“乐山飞人”衣瑞龙先生,他生前曾经组织人手探查三霄洞,通过实地勘察和走访附近的村落,给出了他的调查结论:刘安邦一行人在洞中生火,消耗了大量氧气,香烛和柴火燃烧不充分,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才是他们身亡的罪魁祸首。

衣瑞龙先生还原的当年惨案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

刘安邦一行人在洞口搭台唱戏,其余的香客在洞中休憩。有人点燃了篝火,在火堆旁酣睡。洞中空气不流通,随着柴火的燃烧,氧气大量消耗。火堆不充分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这使得大部分香客陷入昏迷。

等到火堆熄灭,浓烟滚滚,有香客被呛醒,睁眼却是一片漆黑,毫无自救之力,不断挣扎以至于面目整你四肢扭曲,最后因为吸入浓烟窒息而死。

至于刘安邦所说的一道火焰从洞口飞出,范美清论断易燃气体被引爆,衣瑞龙先生都认为并无此事,因为没有记录显示洞中尸骸有灼烧痕迹。刘安邦的话可能是为了引起县衙的重视,添油加醋了。

结语

笔者认为,不管是衣瑞龙先生还是范美清教授,他们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还原事件的真相。二人都断定,64名香客因为窒息而死,区别只在于三霄洞内是否发生过气体爆炸。

后来,大部分死难者被埋葬在了一处叫做中峰寺官山葫芦槽的地方,至今还存有碑刻记载此事。时过境迁,那是民国的年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现代法医也没有深入乡村。假如有当时死难之人的尸检报告,或许人们就能更接近真相一些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