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这些稀客来访中华秋沙鸭黑鹳越

白癜风是缺少铜元素吗 https://m-mip.39.net/pf/mipso_7007739.html
00:38

封面新闻记者刘恪生

11月28日下午4时左右,自贡市观鸟协会的李一凡和沈雨默在沱江富顺段进行入秋以来的第5次野生鸟类调查中,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和同为“国一”的黑鹳。据悉,前者是继年自贡首次发现后第二次在自贡记录到,后者也是自贡地区多年后的第二次发现。

鸟类专家越冬调查

在富顺沱江第二次观测到中华秋沙鸭和黑鹳

“当时天色比较阴沉,江上有一定的雾气,并不利于观察和拍摄。”李一凡事后回忆,“抵达沱江边,刚举起望远镜,就发现了江中有两只秋沙鸭,冠羽飘逸,且胁部具有似祥云般的鳞状纹,于是认定为中华秋沙鸭。”

随即,两人用相机进行了拍摄记录,确定了这笔目击,为一雄一雌,这是非常难得的好记录。平复激动的心情后,李一凡与沈雨默继续沿江观察,突然江边的石滩上出现一只“鹤立鸡群”的家伙。

两人赶紧用望远镜观察,认定为黑鹳无疑。“这又是一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且自年出版的《富顺县志》中有记载后,自贡已多年未记录到黑鹳的出现。”随即,两人立刻拿出相机记录下这重要的一幕。

年3月14日,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首次在自贡被发现。当时,这只体力不支的中华秋沙鸭被富顺县琵琶镇一位村民在沱江边发现,随后自贡市林业部门将其救助。

中华秋沙鸭在重庆越冬

不排除两种鸟类在自贡停留过冬

富顺县沱江流域上,散布着数个自贡地区重要的候鸟迁徙停歇点和越冬栖息地。自成立之初,自贡市观鸟协会每年都会在候鸟秋季迁徙开始至次年春节迁徙结束期间,自发开展沱江流域野生鸟类调查,了解候鸟迁徙状况。

本次调查中除了令人惊喜的中华秋沙鸭和黑鹳外,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斑嘴鸭、绿头鸭、赤膀鸭、赤麻鸭、绿翅鸭、苍鹭、大白鹭等水鸟。“我们每年都会开展越冬水鸟调查,但目前尚未观测到中华秋沙鸭和黑鹳在自贡越冬。”

“中华秋沙鸭被誉为中国的‘国鸭’,因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李一凡介绍,如果在接下来的隆冬季节,我们还能在自贡地区观测到中华秋沙鸭和黑鹳的踪迹,便说明部分个体可能会选择于盐都越冬。”目前,重庆有中华秋沙鸭越冬的记录,因此也不排除会有个体选择在自贡越冬,只是尚未观测到。

据介绍,每年秋季会有大量冬候鸟自北向南飞往华南乃至东南亚、南亚等地,其中一部分会在自贡分本地越冬,待次年阳春三月再度北迁。

一个白天活动一个是“夜猫子”

黑鹳数量仍在继续下降中

迁徙到南方,中华秋沙鸭和黑鹳怎样过冬呢?“不同于一些兽类和两栖爬行类会在气候寒冷时冬眠,鸟类在冬季通常十分活跃。”李一凡说。

“中华秋沙鸭比较喜欢湍急的溪流、江河以及水库的闸口等区域捕鱼,一般晨昏十分更为活跃。”他介绍,这次我们发现的中华秋沙鸭,在浅水区域休憩、理毛,一有风吹草动,便抬头张望,十分警惕。

李一凡介绍,这次发现的黑鹳是亚成鸟个体,中华秋沙鸭则是一对体。“相对于中华秋沙鸭,黑鹳在白天的活动更为频繁,也会在日间开展迁徙。除了捕鱼,还会捕捉螺类、虾蟹、甚至小型啮齿动物,黑鹳个头不小,成鸟站起来比小孩还高。

据调查研究,中华秋沙鸭繁殖于我国的东北以及西伯利亚等高纬度地区,目前全球繁殖对不足对。“中华秋沙鸭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仅在冬季偶见于东南亚一带,黑鹳则广布于整个欧亚大陆,大陆西侧的个体冬季会前往非洲,东侧的黑鹳则会飞到南亚等地越冬。据评估,黑鹳的种群数量目前呈下降趋势。”

据了解,中华秋沙鸭属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又名鳞胁秋沙鸭,其两胁的鳞状纹和明显的冠羽是区别于同属其他相似种的最大特征,自贡地区记录有中国境内目前有分布的所有4种秋沙鸭。它们对水域环境非常挑剔,其种群健康指示着河流与水库的水质健康,是检测水环境质量的良好标识。

而黑鹳则属鹳形目鹳科鹳属,不仅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其在俄罗斯东部和我国北方地区繁殖的种群主要迁徙到我国长江以南越冬,多见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