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的川南大地上,广袤农村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可喜景象。富顺县狮市镇马安村贫困户罗德洪,在川南民居式的漂亮新房旁边的地里忙着栽种秋季蔬菜。他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他还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一种幸福感从心里油然而生。
马安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该村按照农业园区、农村社区、田园景区“三区同建”的思路,通过整合易地搬迁、增减挂钩、危房改造等政策,在村子中心位置新建了一个新型社区,村民们住上了城里人也羡慕的新居。同时,富顺县通过政府采购托管运营模式,确定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全县村、镇(街道)的垃圾清运及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马安村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也得到了彻底治理,如今成为人居环境、乡村振兴示范村。
农村人居环境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年中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来,富顺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农村部门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地制宜务实创新推进整治行动,全县农村环境持续向好发展,让幸福的花儿在美丽山乡一朵一朵的灿烂盛开。
创新机制整治行动强力推进
该县为全面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结合县情创造性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即一个宜居宜业魅力县城、十个高品质特色乡镇、百公里“四好”示范路段、一千个幸福美丽庭院、一万户最美家庭,通过建立可行高效机制,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域覆盖。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充分结合,重点开展场镇“三个秩序”整治,对现有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重新规范停车位,合理设置摊位,引导群众到农贸市场集中经营。通过宣传栏、媒体等平台载体,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意义、经验做法和优秀典型,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群众养成“三定三勤三看”的生活习惯,广泛开展“卫生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比创建活动,鼓励群众互看互比互学,激发群众荣誉感、优越感。
建立完善整治工作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整治工作负总责,落实县级部门和镇乡(街道)主要负责人“一线总指挥”责任。选派名年轻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组织,在全省率先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有效发挥年轻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每月召开现场会、每季度开展阶段性成果考评,检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层层时时传导工作压力。从去年起,每月采取“县主要领导挂帅、临时确定时间、随机抽取镇乡”的办法,每次抽取4个镇乡,实行“片区抽取镇乡现场检查点位现场点评总结”模式,围绕打违治乱、生态环保、场镇秩序等重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促考核。每季度开展一次阶段性成果评比,由县级部门考核镇乡整治成果,镇乡考核县级部门督促指导效果,排名靠前后的部门和镇乡分别发放流动红黄旗。强化动员,充分尊重广大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围绕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目标,运用广播、宣传册、村务公开栏等,不断提升群众参与感、责任感。
新村建设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该县新村建设以产村相融、镇村一体为目标,突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资金,全力推进新型小城镇、新农村综合体、新村聚居点、新农家大院“四级居住”形态建设。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0个、新村聚居点52个,易地搬迁安置户,完成农家大院改造个,新建农房户,土坯房改造28户,危房改造户。同时,强化配套设施建设,保护修缮传统村落3个、传统民居23户。开展农村房屋“打危治乱”,拆除饲养棚、一户多宅、彩钢棚等各类违建起、6.76万平方米,清除杂草杂物0.83万吨、断壁残垣处,清扫转运生活垃圾3.7万余吨,整治公路沿线公里,村庄绿化0.33万余亩,布置公益景观墙处。
在新村配套设施上,总投资万元,完成县乡道改造公里,建成通村硬化路90公里,新(改)建村组道路和产业道路公里、入户便民道19.5公里,形成全县个村内联外畅的交通格局。各镇乡(街道)纷纷建立“16”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室、广播室、农家书屋、卫生室、文化院坝和便民服务代办站等一应俱全,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积极开展“四好村”创建,已创建省级“四好村”43个、市级“四好村”个、县级“四好村”个,个村被省确定为宜居乡村达标村。
此外,实施新村美化,聚焦环境整治最急需、最直接的难题,以打违治乱除杂、省道沿线环境整治为突破点,着力解决农村违搭违建泛滥、脏乱差散懒、场镇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在公路沿线、村庄周围进行绿化美化,持续推动村庄变美、村镇有序。新增集镇绿化面积60亩,李桥镇、宝庆乡被评为市级森林乡镇;完成新村绿化造林72亩,怀德镇司湾村、万寿镇青山村等6个村被认定为市级绿色美丽新村。
“三大革命”生态发展成效斐然
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紧围绕“打绿色牌、走生态路”发展方向,重点开展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厕所改造“三大革命”。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将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投入资金1.8亿元,全面完成县城和20个乡镇(街道)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污水管道,城乡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4万吨/天,出水水质达《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标。开展“三清三应急”和“三彻底三回头”专项行动,整治农村水污染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投入资金万元,新建污水收集池、沉淀池、化粪池共个,实施应急污水处理设施3套,新建、改造污水管道24公里,修补排污沟渠5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67处,清理水面漂浮物、淤泥和岸线垃圾吨,“四乱”整改10处。以沱江、镇溪河等重点流域和木桥沟水库、锡溪河等饮用水源地为重点,实施重点村、中心村及人口密集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污水纳管治理、分散式治理、集中式治理“三种模式”,实施污水纳管治理的行政村聚居点32个、“预处理资源化”利用治理的19个,建设集中式污水一体化设备16套。到年底全县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5%。目前狮市镇等5个乡镇44个行政村污水治理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到年底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
县域规划区积极探索“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环境打造、管理管护”四方联动机制,整合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投入1.09亿元,将全县乡镇场镇、社区、县城区背街小巷的清扫保洁以及乡镇、村组的生活垃圾收运进行市场化外包服务,初步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新常态。建成片区压缩式中转站8个、景观式垃圾收集点个,配备环卫车辆60辆,建成覆盖城乡的垃圾收运体系,94%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制定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场镇公厕“旱改水”84座,新改建县城区公厕5座、农村公厕81座,实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2.57万户、贫困户“六改三清”余户。对农户家庭厕所坚持厕污共治,对分散居住农户建设砖砌三格式化粪池、安装成品三格式化粪池等,分户治理粪污,依靠微生物降解处理,就近还田用于农业生产;对15户以上集中居住且环保要求较高的农户,建设三格化粪池净化槽收集粪污,经三格化粪池降解处理后,联网进入净化槽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对30户以上的新村聚居点、旧院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排污排水管网,集中收集处理农户粪污,实现达标排放。科学改造户用厕所,统筹实施三建四改、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加快农村公厕建设,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和扶贫新村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农村公厕。聚焦小厕所里的大民生,坚持分类并举的原则,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在公厕建设方面,积极做好公厕建设项目的收尾工作,督导公厕日常管护,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
治理污染资源利用全面实现
该县示范推广以种定养、以养肥地、种养结合、就地消纳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消纳模式,共创建部省级标准化养殖场5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实现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
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提档升级21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及配套设施,采取固体粪生产有机肥、污水肥料化、异位发酵床三种处理模式规范处理粪污,解决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富顺县神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消纳畜禽养殖粪污8万吨、农作物废弃秸秆1万吨,年产有机肥3万吨,年销售收入万元。
全县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积极探索粪污综合利用方式,形成“德康”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对配套有种植基地的养殖场采取“养殖场种植基地”模式,在种植基地内配套建设田间贮存池和沼液输送管网,通过处理实现粪污就地还田利用;对养殖场没有配套种植基地的,采取“养殖场农业公司种植基地”模式,实现粪污异地还田利用。
按照“综合治理、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该县积极督促、安装资源化利用的设备设施,现有5万户农户建设户用沼气池,可年处理畜禽粪污万吨,利用有机沼肥万吨。依托有机肥加工企业消纳畜禽粪污,大力推进“养殖基地粪污处置种植基地”循环利用模式,将20万亩甜橙、20万亩蔬菜基地与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家禽养殖基地建设有机融合。(胡月许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