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1010/145821.html
近日,在荣县最边远的双古镇长林村绵绵山峦间,4组村民邹兴政穿了一双及大腿的防水长胶靴,正在一块大田里赶着“铁牛”犁田,“铁牛”在歌唱,浪花欢笑,田里的一群鸭子不时在展翅戏水,还有田边那小碗粗的管子在往田里灌水,泉水叮咚流向田中央,配上田边朵朵初绽的菜花,一幅人勤春早的画面就这样定格在幽静的山野里。
“喂!邹大哥,过来休息一哈儿!”站在田边水泥路生产道路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李红大声吆喝邹兴政。他绕了一大圈,从20多米远的田中间把“铁牛”赶到了田边,所过之处稻桩都被埋在了泥土之下。此刻,新鲜的泥土芳香扑鼻而来。
“去年,水管没安到田边,田里没水,犁都犁不动,今年好了,田里原本蓄了一点水,缺一点就打开田边的闸阀补充一点,你看嘛,这就好犁了噻!春节前,我就把12亩‘川香优’水稻种子买回家了,肥料也备足了,现在早点把田整出来。”邹兴政手指田间对镇干部和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说。接着,农技员还对他进行了农技培训。
其实,邹兴政自己只有2亩多地,村上这片稻田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后,昔日小块小块的“坨坨田”整成了七八亩一块的大田。以前只能用锄头翻耕的田如今“铁牛”可以作业了,省了劳动力,加上七八公里外的“印合山”水库的水也通过灌溉管道引到了田间,所以他就把外出打工邻居的田租下耕种。“去年包括再生稻在内,一共收获了一万五千干谷子,除了自己家人吃的外,还卖了一万多斤,卖一块五角钱一斤,除去费用一亩有七八百元的利润。”邹兴政向镇村干部现场算账。
“这块大田,8亩左右,除去一小部分是邻居,其余全部是我家耕种的。这是5块小田改成的,过去田小,一点不好干活路,加上田埂每年垮塌,蓄不起来水,种粮食难。现在水源方便、田又大块,可以用机械犁田、收割机收割了。”村民但堂忠说。
从荣县农业农村局在长林村项目实施区域设置的告示牌上看到,该区域实施的是年转移支付投资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区域总投资多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面积达亩,新建蓄水池17座,新建灌溉管网米,整治山坪塘22座,新建田间生产道路米……
“这一大片水稻田,就是通过项目实施后才蜕变成这样的,与项目实施前相比,小田变大田,田埂变粗壮,蓄水能力提高,灌溉管网到田边,生产道路修到了田间,生产条件大改善。过去有毛草地、撂荒地,现在全都变成了鱼米地。过去种粮难,不少村民靠买粮吃,现在种粮条件改善,村民有余粮还能卖粮食换成钱。”双古镇镇长冯俊飞介绍。
END
图 文|蒋 兵
编 辑|郑显智
责 编|余 欣
监 制|刘 刚
总监制|陈大庆
-猜你还想看-
·52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助力荣县春耕生产
·这些人须主动报备+核酸检测!荣县疫情防控办温馨提示
·自贡将公开考录名公务员,荣县55名!3月2日上午8点前可报名
扫码下载悦度荣县
一起见证荣县发展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