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的入侵,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就连小日本都敢欺负我们。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由此打开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热潮。
其实当时有位书生提出直接攻打日本老巢,并且付诸于行动,只可惜这计划被慈禧太后拦下而胎死腹中。如果这计划成功,或许日本可能成为我国的一个省,就不会有后来的抗日战争,改变历史发展的走向,历史将是另一番景象。
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能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那么这位被誉为“晚清第一疯子”是谁?他是怎么想到奇袭日本计划?后来结局怎样?
寒门学子
他就是宋育仁,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感到很陌生,在史书上寥寥数笔。他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生于晚清末年,于年出生在四川自贡市富顺县的贫苦农民家庭。他早年父母双亡,跟随伯父长大。
父母的早逝,让他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发奋读书,当人家在玩泥巴时,他在读书,别人还耻笑他是“书呆子”。你所有的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所收获。
在年,他考中秀才,离他的梦想又更进一步。第二年,他的人生迎来重大转折,他考上了张之洞在四川创办的尊经书院的学生,当时考这个书院的考生达到3万人,宋育仁脱颖而出,成为首批一百多人入选者的一员。成为尊经书院的学生,他能否还能脱颖而出。
科举中第,入朝为官
宋育仁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他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即使在人才济济的尊经书院也是耀眼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不断开拓、知识不断提升,他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
他深受书院院长王闿运“通经致用”的影响,他认为读书不一定是为了科举,而是“经世致用”,将自己所学学以致用。他书院求学期间洋洋洒洒写出《周礼十种》,后来成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的思想根基。他紧跟时代的发展,提出一些看似荒诞却又可行的想法,给晚清政府注入新的活力。
他的才华没有被埋没,受到光绪帝师、户部尚书翁同龢及工部尚书潘祖荫等人的赏识,得到他们的赏识后,他的人生进入快车道,不过还得靠自己的真才实学。
他在尊经书院求学期间,有了大师们的指点,他的科举之路似乎比别人顺利些。他一步步考中举人,再到京城参加会试、殿试,在年,宋育仁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过考试考中进士,这年他才29岁,他意气风发,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在三十而立的年纪,宋育仁实现了他的梦想,他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你不要小看这个没有实权的文职官员,曾国藩在这个岗位干了好几年,为他后来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宋育仁一腔热血图救国救民,他写出了当时最具新潮的《时务论》,文中阐述变革主张,倡导向西方学习,提出“君民共治”,进行资本主义的改革。他是早期中国资本主义改革的思想家,洋务运动的倡导者。
只不过他提出这一主张,奈何清政府视而不见,无关痛痒,并没有被采纳。这些主张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同僚的排挤,但他忧国忧民的心始终没有变,他淡泊名利。
出使欧洲,奇袭日本计划
宋育仁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而是身体力行践行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出使欧洲的机会。
在年,宋育仁随公使龚照瑗出使欧洲,担任英、法、意、比利时等四国公使参赞。他倍感珍惜这次机会,在欧洲期间,他考察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接纳社会名流,还经常出入英国议院、学校、工商各界,考察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他对外国的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深感中国存在的差距。
在出使欧洲各国期间,他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汇成《采风录》重点阐述了资政维新的思想主张。
而此时国内正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宋育仁虽身在国外,却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