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香稻香古色古香富顺携千年的风,给你

北京手足癣的医院 https://m-mip.39.net/sports/mipso_8598871.html

开栏语

围绕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战略目标,紧扣“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四川发布X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共同发起数说新一“县”——四川这“乡”有礼·我为家乡代言第二季特别策划报道。带领广大网友走进四川个区县,以全新视角记录四川“新一县”的奋进之路,并邀请当地乡村振兴“新农人”等典型代表,推荐优势产业、特色品牌,打卡特色风物,感受四川乡村振兴加速度。

富顺豆花,作为自贡盐帮菜系中闪亮的明星,在整个川菜中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也带着“富顺”这个地名一起名声远播。

盆地南沿,沱江下游,水清岸绿。这是一座蕴含着浓厚文化底蕴,又充满了浓浓烟火气的千年古城。除了“豆花”,它还有很多的“宝藏”等你发现……

来富顺探寻古意千年古城今朝注入新活力

“半城山色半城江,一湖碧水嵌城心。”

在富顺县古城区核心位置,坐落着富顺文庙·西湖景区。沱江自东向西绕景区而过,景城一体,人文、自然、民俗、遗迹,在这里皆可寻踪。其核心景观之一的富顺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年),占地10余亩,是中国历史记载的余座文庙中保存完整的29座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毗邻的西湖是宋代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占地约50余亩,西湖被钟秀、神龟、五府、玛瑙四山环绕,构成绝佳的“四山一湖”自然景观,湖面上红蕖榭、碧波亭、九曲桥、龙凤桥等形成“一步一景,文景交融”盛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先生有诗云:“两峰苍翠一孤艇,五里荷花十二楼。”景区内的夺锦州、百年后街、钟鼓楼、文庙博物馆、千佛寺、晏熊祠、谢持故居、第一山碑、刘光第墓园等景点,无不彰显富顺秀美风光。游人流连于此,观赏眼前山水之美,遥想明朝状元杨慎把酒临风,登高赋诗之豪情轶事。这也是才子之乡的最好见证。

沿水而上,富顺以南34公里的沱江河畔,经过千年历史洗礼的赵化古镇坐落于此。古镇建于宋、兴于明、盛于清,是刘光第先生的故乡,也是自古以来自贡“东大道下川路”运盐的重要驿站和水码头,沱江古盐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赵化镇尚存有24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形成了“九街四巷”“九宫九庙”“九码头”“九口十八滩”的古镇格局。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独具川南特色的沱江名镇。

梳理全县旅游主要点位,富顺拥有“人文游、研学游、乡村游”3条县域精品旅游线路,致力于打造“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三张名片宣传品牌,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目前,旅游市场正在强劲复苏,高品质乡村旅游业态的背后是文旅的深度纵向发展。为打造全域旅游经济,实现“旅游+”“文化+”的新消费模式,富顺结合各县域优势资源开设豆花文化、井盐文化、儒学文化、农耕体验、陶艺制作等为主题的特色研学课程,目前已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50余次,参加研学人数约3.67万人。

其中富顺围绕历史悠久的富顺豆花文化,多措并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富顺作为全国41个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之一,还选派了名农科人员下乡开展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四新”试验示范,凝练富顺“豆花之城”的品牌力量。近年来,富顺为豆花制定科学规范的生产流程进行规模化生产,将豆花蘸水产业做大,豆花蘸水等调味品在年产值已达10.99亿元。

富顺正在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新理念,将文化实践产业与乡村经济有机融合,依托浓厚的千年文化底蕴,通过因地制宜、创新创造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富顺特色的文化旅游路线。

曾获袁隆平题字全国首个再生稻产量超亿斤的县份

地处四川盆地南沿,富顺气候温润,水系发达,是川南重要的耕作区,也是“天府粮仓”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全国第一个再生稻产量超亿斤的县份,袁隆平院士曾为富顺题字:“富顺,再生稻之乡”。每到丰收季节,富顺稻粱随风飘摇,如同一片“金色海浪”在巴蜀大地上奔涌翻腾。

据富顺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以建设四川乡村振兴先行区为目标,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速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全力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富顺强化资金、用地、人才三大保障,现代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围绕再生稻、高粱、柑桔、生猪等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生产端口,在生产条件、生产水平、生产手段各方面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支撑不断增强;适度规模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现代农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现代化农业园区提升打造,富顺县将巩固柑橘现代农业园区省五星级园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园区的建设水平和整体效益;持续推动富顺县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升级打造,为晋升省四星级、五星级农业园区奠定坚实基础;创建富顺县大豆蚕桑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培育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

此外,富顺县还激发集体经济组织“创造性”动能,积极探索新模式。以童寺镇石仁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例,年集中推广旱地粮经复合种植“2+2+1”模式亩,实现“千斤粮万元钱”,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余亩。

据悉,年下半年,富顺县将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力推广“2+2+1”粮经复合种养模式、“稻-稻-渔”水田生态立体种养,打造“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升级版,重点打造“一园、两点、四片、五环线”粮食生产示范区,确保全年粮食播面.2万亩,总产56.4万吨以上。

来这个有风的地方

去老街拍一组复古照片

去文庙感受古建筑的震撼

再去西湖边悠闲的喝一碗盖碗茶

吃一碗富顺豆花

文旅+农业

千年古城富顺

已奏响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篇章

来源

四川发布客户端

记者

周俐君

在主页中点击“设为星标”,更快接收最新资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