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放一枪抗美援朝老战士宋祯为何荣立三等

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6.html

百年百篇推出“最可爱的人”系列特别报道

忆往昔峥嵘,缅国家英雄。纪念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封面新闻邀您一同追寻 雄赳赳气昂昂 的足迹,回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火岁月,寻访健在老英雄,听“最可爱的人”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忆。不忘历史,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01:25

老兵档案

姓名:宋祯

年龄:86

籍贯:四川富顺

经历:年10月,作为抗美援朝的首批先遣军,宋祯以一名中国人民 的身份跟随大部队 ,如愿分配到战斗一线。当时,战事异常激烈,战况均以简报形式在前沿阵地上分发、宣读,以鼓舞士气。作为前线宣传员的宋祯,为了让多数不识字的战士“读懂”简报,把真人真事汇编成故事,进行生动宣讲。在争夺某高地主峰的激战中,宋祯一直坚守战斗最前线,将我军在战斗中涌现的英雄事迹在 时间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军威士气。没放一枪的他,在战斗胜利后得到嘉奖且荣立三等功。宋祯在朝鲜战斗5年,经历5次大的战役,曾以高度机智的警戒方案,成功粉碎了美军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夜袭,打得美军丢盔弃甲。在一次大战中,他利用数学知识,以备用枕木搭建之法,在敌机密集轰炸下,主动领命快速抢修桥梁成功,为战斗胜利赢得先机。5年中,凭借他的机智和顽强,获得战友的尊重和上级的重视,并荣立三等功2次。他用行动践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86岁的宋祯和84岁的妻子贾其芳

张真德封面新闻记者刘恪生

66年前的7月27日,为保卫祖国安全、援助朝鲜人民抵抗侵略的中国人民 ,通过浴血奋战,打败了具有完备的海陆空作战力量和拥有让日本人绝望的原子弹的美军,让不可一世的美国人在谈判桌上签下了《朝鲜停战协定》。在这场悲壮的 中,名 战士英勇捐躯。为了缅怀革命烈士、弘扬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精神,近日,记者采访了四川自贡市富顺县的抗美援朝老兵宋祯。

在富顺县富世镇釜江街的一栋老房子里,封面新闻记者见到了86岁的宋祯和他的妻子、84岁的贾其芳。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宋祯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年少时的血气方刚和当年在鸭绿江那边战火纷飞中的故事……

保家卫国

青春少年报名“敢死队”奔赴朝鲜战场

年7月,新中国百废待新。可就在这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纠结15国军队,武装干涉朝鲜内政,且不顾中国的多次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为援助朝鲜人民,建立国家安全屏障,中央向全国热血青年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

当时,正值青春少年的宋祯从富顺二中毕业后,在富顺县征粮大队工作,听说富顺要组建一支“敢死队”奔赴朝鲜战场,便 时间找到队长,要求申请参加。读过书的宋祯能说会写,工作积极,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已被确定为后备干部人选,他的这一请求自然未被批准。然而,满腔报国热情的宋祯意志坚决,他不甘心地多次向有关部门请求,最终如愿获准,前往重庆援朝办报到。

当年10月29日,宋祯以一名中国人民 的身份 ,如愿分配到战斗一线。当时,战事异常激烈,战况均是以简报形式发放到阵地上进行宣读,以鼓舞士气。由于 战士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很多一线战士因不识字,无法宣读简报。宋祯知悉情况后,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把简报内容汇编写成一个个以真人真事为背景的小故事,这样的战地宣讲有血有肉,战士们喜闻乐见,一听就懂,显著提高了宣传效果。此举得到前线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

在争夺某高地主峰的激战中,宋祯为了实地采访编报宣讲稿,冒着枪林弹雨,一直坚守在战斗最前线,将我军在战斗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在 时间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前线的军威士气。就这样,在激战中没放一枪的他,在战斗胜利后得到部队嘉奖并荣立三等功。

宋祯在朝鲜战斗了5年,先后经历了5次大的战役。他曾以高度机智的警戒方案,成功粉碎了美军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夜袭,打得美军丢盔弃甲。在一次大战中,他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备用枕木搭建之法,在敌机密集轰炸下,主动领命快速抢修桥梁成功,为战斗胜利赢得先机。抗美援朝的5年中,凭借他的机智和顽强,获得了战友的尊重和上级的重视,并荣立三等功2次。他用行动践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呕心沥血为国培育人才

结束后,宋祯选择回到富顺县继续工作。县里根据他的能力和表现,欲将其安排到发展前途较好的机关任职。可宋祯却执意选择到偏远的杜快二小教书,他想通过教育提高下一代的文化素质,以期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 人才。

宋祯把自己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军人的果敢作风应用到教学上。学习上,宋祯纪律严明,“军令如山”。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评优评先当班干部。成绩不好、行为不矩的学生,则会受到严加训诫和教导。在宋祯的纪律严明下,许多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变得规规矩矩。

“如果没有宋老师,别说我能成才,就连当一个合格的农民都不可能。”杨斌说起老师的恩情,眼里闪着泪花,“几十年来,只要我从外地回富顺, 想见的人就是宋老师, 口饭、 杯酒也必须在老师家里吃。”

琵琶镇槽房村的杨斌,自幼父母双亡,由于无人管教,他成了一个放荡不羁、胆大妄为的“野孩子”。然而,宋祯对杨斌不仅没有歧视,反而给予更多关怀,不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而且在生活上也照顾有加。

杨斌回忆说:“生活最困难时,宋老师家5个人一个月才有2斤肉的供应,但他却会一次把2斤肉全买回来,再买很多便宜蔬菜,加水煮一大锅,叫上我去饱餐一顿,这种恩情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年长者都知道,在那个年代,别说是农村孤儿,就是工人干部家庭,都不一定保证能够每月吃上一顿肉。

杨斌在宋祯的教导下,勤奋学习理论知识和做人道理。受老师指导,杨斌在高中毕业后便毅然参军,后任团长。期间,杨斌曾建议征兵改革,得到军委认可并予以推行。他发挥自己的写作专长,编写诗歌、散文、新闻通讯等,多有发表。杨斌被任命为《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先后出版个人书籍13本,包括4本专著,荣立三等功6次,获 一等奖4个、三等奖6个。

宋祯教书重视品德教养、个性引导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宋祯从教19年,包班教育学生余人。受其影响,学生中有48人参军(其中任排、连、团职务的有10余人),有12人走上教师或行政岗位,27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宋祯所教的学生,无一人受过刑事处罚,堪称为人师表典范。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忠于爱情

“战火”中结缘不离不弃至死不渝

说起爱情,宋祯像是回到了年少时代,神采飞扬!

年底的一天,通讯员分给宋祯一封慰问信。拆开一看,是成都中医学院女大学生贾其芳受当地党团组织动员,向浴血奋战的 战士写的慰问信。贾其芳在信中用激情崇拜的话语,对 战士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大加赞赏。备受鼓舞的宋祯也立即写了一封充满豪情壮志的回信。

没过多久,宋祯喜出望外地收到了贾其芳写给他的回信。从此,每当上战场和战斗胜利时,宋祯都会抽时间给贾其芳写信。贾其芳也从关心变为思念,无时无刻都在牵挂战火中的宋祯。就这样,两人从汇报战况、关心生活到交流思想、畅谈信念, 发展成了一对魂牵梦绕的恋人。

确立恋爱关系后,宋祯在情书中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只爱你!无论你富贵与贫寒,无论你漂亮与难看,我都会与你一路相随,不离不弃,乃至终身。”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宋祯 时间赶到成都与贾其芳相见。之后,两人结为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久,贾其芳便放弃了大城市的舒适生活来到富顺,弃医从教与宋祯一道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俗话说,吵吵闹闹是夫妻,可这话并不适用于宋祯夫妇,亲朋好友说,从来没见过他们夫妻俩红过脸,数十年的恩爱和睦,成为当地及教育系统的美谈。

年,贾其芳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医院手术治疗期间,宋祯包揽了护理工作。宋祯不分白昼,稍有闲余便刻苦研学、求教乳腺癌的治疗、护理、康复等相关知识,并在医师指导下运用。当主治医师宣布“癌细胞得到控制,治疗很成功”时,贾其芳望着日渐消瘦的丈夫泣不成声!

回家后,贾其芳因病难以任教,被安排提前退休。在之后的10余年里,贾其芳病魔缠身,心梗塞、冠心病、耳聋、精神分裂、失眠、痴呆相继袭扰。年,贾其芳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从妻子患病至今40多年里,不管是在家养病还是在外治病,一切护理都是宋祯负责,哪怕是他的膝盖摔成粉碎性骨折,也只治疗了半月,就杵着拐杖来到妻子床前细心护理……

“这是我一生的‘积蓄’,它可以证明我对爱情的坚守。”宋祯扶着桌子,从书桌抽屉里医院票据的盒子向记者展示,“从医生 次叫我为妻子准备后事起,我就决心倾尽家产和生命拯救她,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作 的努力,兑现初恋时对她的承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